前几日,在春播(一家生鲜平台)买菜,刷新了我对于买菜的认识。一家三代五口,连买菜这件事都开始有了代沟。对于我来说提篮买菜,既质朴平常,又生动趣味。买菜与其说是为了一日三餐,倒不如说是对过生活的另一种把脉。那些潜伏在民间真正的菜行高手,只需要到菜场走走,就可以敏锐察觉到季节深浅,以及市场的起落。
80年代是“大家长”的菜篮,买啥吃啥全看运气
祖父祖母是每个家庭的大家长,他们经历过的菜篮文化是紧缺。改革开放以后,随着统购统销政策逐步被取消,零售业已经崭露头角。只不过那时的菜场并不像现在这样天天都可以去,而是只能在特定的大集市举办日才能逛。能买到种类不同的蔬菜已经很好,菜是否真的新鲜,可能就不考虑太多了。
90年代是“新家长”的回忆:菜多了,味淡了
经济发展的迅速,让90年代成长起来的“新家长”有了更多的选择。大棚种植技术的迅速成熟,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到想吃的蔬菜,但是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食品安全问题也开始显露,有品牌的大型超市被大家所喜爱,觉得它们既有质量的保证,又比较便宜。
21世纪是“小家长”的尝试:想躺着把菜买了
超市买菜虽然好,但有两个致命的缺点:新鲜度不够和不够便捷。比如价格不透明,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。互联网在我国的应用,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绝不过分。和父母辈不同,家里的小朋友很快的接受了新鲜事物,不但家电、服装、可以网上购买,现在连买菜都可以网上解决了。
新技术的运用,年青一代逐渐掌握了话语权成为引领菜篮文化的“小家长”。大家可以网上比价,下单,而且了解更多食物的信息。而且有些网站也更关注健康,售卖无农药、无化肥、无激素的放心菜,让人们足不出户,品尝新鲜健康。
买菜这件“小事”
当我们在谈论买菜时,其实更多是在探讨对食物的追根溯源和顺应时令食吃的节奏。大量生产的工业化农牧产品似乎切断了我们和产地、农民之间的关系,我们好像很少过问或无从知悉那些发生在田里的事情,不管是农药的使用、肥料的来源、激素的添加等等。我们相信科学仪器能够给出农药使用与否的实据,良心却无法被检测和分析,比起认证,你更应该了解栽种养牧的过程。与一线耕种生产者交流,直接建立起的信任;对自己、对家人、对脚下这丈土地的爱,组成了美味,这让买菜这件平常之事变得严肃而又有趣。而让人欣喜的是有更多企业开始关注买菜这“小事”。用心而做,小事不小。
春播品控 LAB 分子级探索只为一份安心
由励展华博主办的成都礼物旅游商品设计大赛,将于6月23-...
植梦PlantingDream ,新西兰天然环保育儿之星,新锐设计师品牌...
俗话说,学习在课堂之外。让学生之间拉开差距的不仅是课...
适逢国际慈善日,也是第二个中华慈善日,唯品会独家打造...
2017年8月24日上午,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17中国民营企业50...
一屋一室,一居一所,选一扇好门,幸福感骤然提升。 木门...
辽宁豪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蓝莓之都绥中市,成立于...
由登云健康美业集团倾力主办的2017第一届每天美耶杯美臀大...
2017年8月18日,随着北京国际音响展的盛大开幕,乐图Lotoo新...
长期主义不仅是一种理念,更是一种能力。对东原来说,持...